当前位置:医院新闻>

七年,我读懂了康复的另一面

阅读:0
图片
图片

治愈身体,更要疗愈人生

康复治疗部-康复治疗师  张腾龙

七年前,我带着书本里描绘的康复蓝图和满腔热忱,走进了杭州顾连通济医院。那时的我以为,康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,关乎评估量表上的数字、关节活动的角度和肌肉力量的等级。我的工作,就是通过严谨的训练,让这些指标回归“正常”。

七年后的今天,当我回望来路,才渐渐明白,真正的康复远比数据和指标要广阔深邃。它触及一个医疗领域里最核心,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命题:我们医治的是病痛,但我们面对的,始终是一个个鲜活的、正带着病痛努力生活的人。

图片
图片

在康复治疗室里,每天都上演着技术与人性的交会。我记得一位曾是美术教授的老先生,因为身体日渐僵硬,连握笔都变得困难。起初,他对于我们的训练方案充满了抵触,每一次的康复活动,都像是一场意志力的拔河。直到有一天,我无意中看到他床头那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《中国美术史》,才瞬间理解了他沉默的抗拒背后,藏着怎样的失落——他所恐惧的,并非身体的疼痛,而是失去思想交流与创作表达的能力,那曾是他生命中最引以为傲的部分。

于是,我们试着改变了方式。在语言训练中,我们聊他钟爱的诗词歌赋;在上肢活动中,我们将书法的练习融入其中。不可思议的是,当康复不再是冰冷的指令,而是与他珍视的世界重新建立连接时,那些曾经让他抗拒的动作,竟成了他每日的期待。这并非教科书里的标准流程,却是通往他内心最柔软处的一条通路。

图片

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懂得,要试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待“康复”的意义。对于一位建筑工人而言,能重新稳稳地握住工具,远比一份漂亮的手功能测试报告更重要;对于一位年轻的母亲来说,能再次将孩子拥入怀中的真实触感,胜过所有关于肌力等级的评估。理解这份独属于每个个体的渴望,或许就是人文医疗的真正起点。

我开始明白,好的康复,不仅要问“你现在能做什么”,更要关心“你心里还想做什么”。它不仅是功能的改善,更是一种身份的回归——让他们在病痛的挑战下,依然能感受到自己是那个热爱生活的人,而不仅仅是一个等待被修复的“病人”。康复的终极目标,不是让身体的指标恢复正常,而是让生活本身,重新变得值得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
站在这七年的路口回望,顾连带给我的,不仅是专业的成长,更是一副看待生命与工作的全新眼镜。原来,“卓越康复”与“人文医疗”并非两个独立的追求,它们本就互为前提,彼此成就。唯有人文的关怀,才能赋予康复真正的温度与深度;而唯有对卓越技术的不懈追求,这份关怀才有坚实的力量。

图片
图片

当他们离开这里时,我希望带走的,不仅是得以改善的身体机能,更有一份重拾生活掌控感的笃定与尊严。

图片

编辑:解文蕴

审核:陈辉

上一篇:【强强联合,共筑健康 】——杭州顾连通济医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(城北院区)正式签约,开启医养结合新篇章

下一篇:

快捷通道/Shortcut
康复设备/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
挂号系统/REGISTRATION SYSTEM

顾连康复医院提醒:请根据提示准备填写信息,以确保医生给您提供专业的分析和治疗建议。信息已经加密,请放心填写,我们会及时给您回复,请保持电话畅通。

您的姓名:
您的年龄:
电话号码:
病情描述:

自助预约挂号平台

Self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platform